中国建材的责任底色
点击次数:2019-09-25 13:15:14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70年,已成一个高频热词。
70年飞速发展,带来70年恢弘巨变。印证国人70年的砥砺前行,彰显国家70年的韧性潜力。
一定意义上说,这种韧性潜力,已渗透产业端中的每个细胞。建筑、电力、石油、能源、铁路、食品等多领域企业的精进发展,鲜活演绎了中国经济的水大鱼大、水活鱼肥。
以此来看,作为建材业领军者、创新者的中国建材,是否也是一尾大鱼、肥鱼呢?
作者:司廷
来源:首条财经——首条研究院
堂堂大节,中流砥柱。
作为全球建材生产和消费大国,建材业可谓经济发展的支柱基础产业。
作为行业领头羊,中国建材的地位影响自然不容小视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:中国建材)是经国务院批准,由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而成,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。
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
价值感
中国建材集科研、制造、流通为一体,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综合服务商。
数据显示,集团旗下水泥熟料、商品混凝土、石膏板、玻璃纤维、风电叶片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一;在国际水泥玻璃工程市场和余热发电市场领域处于世界第一。
首先,从数据上来感受下中国建材的庞大体量。
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。2019年上半年,中国建材首次半年报收入突破千亿大关,达到了1121.64亿元,同比增长17.8%。同时,毛利润高达333.59亿元,应占溢利57.67亿元,股东利润同比增长51.3%。
中国建材董事长、党委书记宋志平表示,其实“现在的中国建材是一个非常能赚钱,非常会赚钱,非常值钱的公司。
三个非常,体现出中国建材的价值感,这是如何做到的?
一方面,受国家政策影响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,行业供需关系被悄悄扭转;
另一方面,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的合并重组,与水泥价格上涨、水泥企业爆发的时点巧妙衔接。
同时,中国建材在进行资本运作和布局时,重点面向具有盈利能力的新兴产业。比如除了水泥行业,中国建材经营的玻璃纤维、石膏板、风机叶片等业务均获得一定成就。
业绩飘红,也让中国建材不断强化行业地位。
2019年,中国建材以52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,再次荣登2019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,位列第203位,首次登顶全球建材企业榜首,超过第226位的法国圣戈班集团。
中国建材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正式揭牌
创新梦工厂
打造如此强大实力,自然是一件系统性“工程”。
对于中国建材这样的大型央企来说,创新是第一要素。
宋志平认为,技术型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建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”
事实上,作为我国建材业科技创新的主导者,中国建材更像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。依靠研发实力,构建起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规模最大、技术水平最高、最具权威性的科技创新体系。
数据显示,中国建材拥有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,3.8万名科技研发人员,33个国家行业质检中心,11600多项专利,11个国家实验室和技术中心,18个标委会。
从业务方面来看,中国建材的科技成果也着实不少。
以水泥业为例,其建立混凝土损伤和寿命预测模型,开发出核电、水工、油井、深层煤矿等特种水泥与混凝土成套工艺技术,并制定首个核电水泥国家标准。同时,利用自主核心技术建成5000吨智能化水泥生产线,实现“无人化”生产,被舆论称为“世界水泥的梦工厂”。
此外,中国建材还具有同行不具备的优势,即出售大量水泥成套装备产品。
并且其还负责中国水泥业的标准和检测认证。
除了传统业务,中国建材还在新型材料上频频发力,不断为其加宽价值增量。
在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,中国建材拥有大型玻纤池窑和绿色制造及智能化核心技术,开发出E6、E7、E8系列玻纤和H6S系列高强玻纤。攻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技术,突破T1000碳纤维关键技术,建成千吨级T800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。
在新能源领域,中国建材突破铜铟镓硒、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系列关键技术,生产出高效薄膜电池组件。攻克特高压用混合绝缘子生产关键技术,开发的瓷芯复合绝缘子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,可用特高压直流±800kV工程等。
转型升级
强大技术实力,铸高了竞争力门槛。
而如何保持创新的正确方向、实现持续成长,还需要转型战略的精准度。
相关资料显示,中国建材在“水泥、新材料、工程”三大业务方面均进行战略调整。
水泥业务方面,中国建材着力推进优化水泥布局,强化商混核心利润区建设,加快发展骨料。
新材料业务方面,中国建材加快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,稳步推进全球化,推广“石膏板+”、“玻纤+”。
工程服务业务方面,中国建材在巩固该业务传统优势的同时,推进属地化和适度多元化,发展“工程+”。
不难发现,行业敏感度和前瞻性,是中国建材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。
比如,有媒体报道,韩国芯片业遭遇日本新型材料企业的进口限制,进而影响了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。
这则消息,立刻使敏感性极强的长宋志平有了危机意识。作为行业标杆企业,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,掌握主动权,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。
2019年6月,由中国建材旗下集团打造,我国首条8.5代TFT-LCD玻璃基板生产线,进入设备联动调试阶段。
资料显示,TFT-LCD玻璃基板是显示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,我国此前产量有限,且无法实现自主生产。
而随着生产线的调试运营,我国将成美国、日本外,又一掌握TFT-LCD玻璃基板核心生产技术的国家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,中国建材把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起来,大力发展光电材料、复合材料、膜材料、石墨材料、工业陶瓷、人工晶体等六大新材料业务,为我国建材业的升级发展做出大量准备。
对此,宋志平表示,“我们有非常优质的创新业务,随着资本市场更加市场化、国际化,我们培育的技术也将和资本市场更迅速地结合起来。”
不难发现,创新、转型升级已是中国建材的两大发展利器。
中国首片8.5代TFT-LCD玻璃基板下线
三精管理
此外,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产能,最大的新型建筑材料企业,中国建材如何安全高效运营,也是一个关键问题。一定意义上说,建材业和石油、电力一样,是保障我国经济正常运行,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产业。
这当然少不了第三个关键要素——精细化管理策略。
在宋志平看来,企业高质量发展,企业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。其总结为“三精管理”,即“经营精益化、管理精细化、组织精健化”。旨在建立更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,成本领先的生产管理体系,和效益优先的经营管理体系。
值得强调的是,这绝非简单的概念口号。
“经营精益化”方面,中国建材践行“价本利”的经营理念,狠抓市场营销,巩固传统市场、开发新兴市场、深挖细分市场。这从上述其转型升级、业务开拓中可以看出。
“管理精细化”方面,中国建材致力于提升管理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,进一步压减成本费用,精简管理链条。
毕竟,成本领先可让企业获得更高毛利润,效益优先,也可更大程度释放企业的盈利潜力。
“组织精健化”上,中国建材围绕“2422”专项工作,优化资产负债表,做到机构精简、人员精干。
得益于三精管理的提质增效,中国建材释放出强劲发展潜力。
事实上,中国建材已超越欧洲最大的建材企业圣戈班,成为全球最大的建材企业,完成了从“追赶者”到“领先者”的角色转变。
可即便是行业第一,中国建材仍在对标同行优秀企业,精健组织结构,构建更强的组织竞争力,适时做出从大做优的转变。
另外,对企业管理来说,人力资本管理也格外重要。
对此,宋志平认为,“机制革命是推开国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门,机制革命的核心就在于承认人力资本,要加快内部激励机制改革,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。”
整合优化
至于如何推行机制革命,中国建材的开局利器就是整合优化。
相关资料表明,中国建材按照归核化原则,有序推进业务板块整合工作,实现资源共享,充分发挥协同效应。
全球获取技术的能力,是其一个鲜明看点。
资料显示,中国建材坚持全球采购,从日本丰田手中采购织布机,从西门子手里购买控制系统,从法国、德国、丹麦、日本等国购买水泥制造装备。
此外,中国建材还加强企业间合作扩展市场。例如,与施耐德、三菱等合作。
正是通过兼容并蓄的强大整合能力,中国建材才获得不少重要技术,奠定了行业地位。
这种地位影响力,在“一带一路”中有更深入体现。毕竟,对多数企业来说,“一带一路”意味着更多合作机会和共赢生意。
数据显示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,中国建材投资建设了300多家水泥企业,占沿线水泥企业数量的65%-70%,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、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。
中国建材董事长、党委书记宋志平
环保发力
从更宏观视角看,绿色环保正在成为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。这种价值卡位,自然少不了中国建材的前瞻身影。
值得强调的是,传统建材业在助力国民经济建设同时,也在经历“三高一资”(高成本、高污染、高能耗、资源型)的阵痛。
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,中国建材全面贯彻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严格落实错峰生产、环保限产,推动落后产能淘汰、减量置换政策完善,坚持去产能和去产量并重,维护行业健康运营环境。
实操方面看,2019年9月19日,仕净环保与中国建材旗下企业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,达成战略合作。
资料显示,仕净环保是知名环境综合管控服务商。双方此次合作,将充分利用各自市场、渠道及技术优势,共同开拓环保业务市场。
此外,株式会社再生技术也与中国建材达成战略合作。
资料显示,REBIRTH公司致力绿色环保产业多年,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碳纤维树脂涂料。该产品在节能减排方面功效巨大,同时成功解决目前碳纤维废料回收再利用的世界级环保难题。
协议达成后,REBIRTH将与中国建材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,将产品推广到我国工业锅炉、火力发电、船舶等领域的脱硫、余热回收及耐腐蚀应用,并向中日以外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推广。
从上述代表动作中,不难发现,中国建材正在借助资源整合、协同合作,加快绿色环保产业的转型步伐。
专家表示,随着政府大众环保态度意识的提升,低碳绿色成为发展主流。作为建材业领头羊的中国建材,肩上责任担子不轻。
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
责任之心
如何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?
混改,是一个重要考量。
公开资料显示,宋志平1979年大学毕业,就被分配到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工作,现任中国建材董事长、党委书记。
40年的行业深耕,练就了宋志平丰富的实操经验和理论水平。如期开创并成功实践的“央企市营”“格子化管控”“八大工法”“六星企业”等企业发展和管理模式,被企业界推崇为“宋志平模式”。本人,也被誉为“企业思想家”“中国的稻盛和夫”。
这位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老将,也深知“混改”对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重要性。
他创造性的提出“央企实力+民企活力=企业竞争力”公式,大力探索混合所有制,被公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。
宋志平认为,国企和民企的融合是一件很大、很重要的工作。
在宋志平看来,国有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公益保障,为社会经济搭台。在充分竞争领域里,国有企业要和民营企业混合。而在公益和保障事业当中,国有企业要无条件承担社会责任。
此外,宋志平还强调,国企和民企要互相学习。国企应学习民企的市场化精神、企业家精神,尤其是其天然的市场化机制。
事实上,在新经济新常态、国际环境波动背景下,凸显混改的必须性与必要性,以包容心态看待、融合民企,用更开放的发展精神来提质增效,对中国建材来说至关重要。
这也是中国建材的看点所在,对于未来,宋志平表示,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,有两件事要做好。一是瘦身健体,进一步压减庞大的机构,提质增效;二是快速转型,向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端化、服务化转变。
可以看出,中国建材仍在不断谋变、求变、精变。
“关于改革也是这样,不少人把我看作是改革痴迷者,其实我并不是天生喜欢改革,每次改革都是被迫的,改革意味着变化,意味着利益再分配,往往伴随着伤痛和眼泪。我觉得,一切都源于责任。”同时,“我崇尚一生做好一件事,能把一件事扎扎实实做好就满足了。”
宋志平的上述言论,诠释了这位行业老兵,乃至中国建材的价值看点。正是这份责任初心、这份扎实、沉淀之心,成绩了中国建材的创新转型、持续精进,成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石所在。